
11月3日,王毅应德方“请求”,同德国外长通电话。 特别需要注意,中国外交部网站的消息,措辞精准地点明了通话的性质——“应德方请求”,以往他国高层主动向中方致电,我们的措辞一般都是应约举行通话。
但这一次,中德外长通话,我们格外加了“请求”一词。 正所谓外交无小事,中方特意点出这个词。 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。 那就是,中方对德国外长此前的行为,确实不满意,甚至有点懒得搭理这个人。 要知道,10月下旬,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还准备在十月底,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。然而,在一次面向媒体的公开采访中,这位外长显然有些忘乎所以了。
他没有选择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专业沟通,而是对着“麦克风”高谈阔论。他不仅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指手画脚,更在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公然越界,发表不当言论 随后舆论哗然。 很显然,这不是什么简单的口误,而是德国外长试图挑战和模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底线,甚至摆出一副“教师爷”的姿态,想教中国如何行事。 随后,中方对此进行了严厉驳斥。 几乎在同一时间,德国外长又宣布:他决定推迟访问中国。 还说什么,中方只安排他跟王毅外长见面,因此,他决定暂时不来中国了。 很显然,他的意思其实是就是说,中方不给他在某些问题上说教的机会,因此,他干脆不想来了,想要以此施压中国“让步”。 然而,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他此举直接惹下了大祸。
要知道,中国不是什么小国,而是一个完全可以跟美国并肩齐驱的世界性大国。 肯定不吃他这一套。 随即,德国外长推迟访华的决定,在德国执政联盟内部引发了直接且公开的抨击。 来自社民党的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随即宣布,他本人计划于11月17日至19日如期访华。 这一举动被德国《商报》等媒体解读为直接“收拾外长的‘烂摊子’”。 与此同时,德国总理默茨的办公室也迅速出面降温,其副发言人强调此事“不会对政府的政策产生重大影响”,并特别指出总理的访华计划不受影响。 这种行为,也被视为总理府跟外长的错误决策进行“切割”,释放稳定大局的信号。 而且来自经济界对德国政府的压力则更为紧迫和直接。
在内外交困之下,瓦德富尔最终在近日“请求”通话,并明确表态“德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化”,他们依然非常重视跟中国的关系,这无疑是一次在现实压力下的认错与补救。 与此同时,跟几天前在媒体上的傲慢姿态,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此次跟王毅外长通话中,瓦德富尔外长语气已然不同,并期待在双方方便时尽早访华。 而王毅外长的回应则沉稳有力。 他首先欢迎德方继续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,随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:中德之间“不应搞‘麦克风外交’,也不能做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”。 不仅如此,王毅还再次提到“中国曾支持德国统一”的历史,这实际上唤醒德方的道义,让其将心比心。
最后,对于这场外交风波,我们点评三点。 第一,德国方面需要清楚,红线就是红线,不容试探。 第二,“麦克风外交”不如务实对话。 瓦德富尔妄图通过公开喊话再跟中国的谈判中获取筹码,结果却是适得其反。 王毅外长那句“反对麦克风外交”的告诫,正是对此类行为最直接的批评。 第三,“相互尊重”才是国与国之间应有的相处之道,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,没有谁还能抱着旧的霸权思维,高高在上地对他国指手画脚。
倍盈配资-温州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-全国最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